在疫情影响下末端物流又如何发展变化尤其是它是如何巧妙融入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智慧呢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末端物流业不得不快速适应变化,引入创新服务模式。其中,“无接触配送”成为行业内的一股热潮。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以保障用户和物流员工的健康安全。
1月26日,美团外卖率先推出“无接触配送”,并迅速覆盖全国。该服务允许用户通过订单备注、电话或APP内即时消息与骑手协商指定商品放置位置。在疫情期间,该服务受到广大用户欢迎,据统计,在1月26日至2月8日期间,“无接触配送”订单占比达到了80%以上。
随着疫情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深化,更多企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天猫超市、饿了么、盒马、京东以及苏宁等平台都推出了类似的“无接触配送”服务,并且开始规范化运作。此外,还有《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为电商平台及相关企业提供了具体细则。
智能快递柜作为实现“无接触配送”的另一种方式,也受益于疫情带来的需求增长。这些设备可以让用户自助完成快件寄取,无需面对面交互。此举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快递员和收件人的安全提供了一层保护。
除了智能快递柜,还有专门用于外卖和餐饮业务的智能取餐柜,以及带冷藏功能的医用生鲜自提柜等,这些设备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无接触配送”需求。在疫情期间,它们加速进入市场,而在复工后也将继续发挥作用。
然而,由于成本高昂,如设备制造安装维护费用,一台智能快递柜每年的投入成本约为10万元左右,同时盈利模式尚未明确,这些问题并没有阻止市场规模扩大,但仍需要关注解决相关标准缺失的问题。
此外,无人车辆如机器人和飞行器在一定区域内也被试运行以提高物资运输效率。例如,一台京东物流机器人成功将医疗用品从仁和站到武汉第九医院。但是,无人配送目前还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如单次量限制、高成本、高技术难度等,因此其发展前景仍待观察。不过,有望随着政策支持而得到推动,加速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