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影响下末端物流又如何发展变化机器人电影背后的科技革新为何引发人们对未来物流模式的深思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末端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减少人际接触,保护健康安全,“无接触配送”模式崭露头角。这一创新服务不仅改变了传统面对面的交付方式,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安全配送的需求。
美团外卖率先推出“无接触配送”,其它平台如天猫超市、饿了么、盒马、京东、苏宁等也迅速跟进。此举不仅受到了用户欢迎,即使疫情结束后,这种模式也有可能成为新的消费习惯。
智能快递柜作为“无接触配送”的一种实现方式,其使用率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显著提升。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主要城市已投放智能快递柜40.6万组,而2020年的数据预计将超过740亿件。这些设备由电商系、物流系和第三方平台企业提供,如菜鸟网络、京东物流等。
然而,尽管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关企业仍面临高昂的投入成本和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问题。随着疫情对“无接触配送”的推广,对智能快递柜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这将为相关企业带来利好。
此外,无人机和无人车在一些地区用于提高配送安全性,也引起了关注。在武汉,一台京东物流的配送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一单医疗品的运输,无人设备在本次疫情中展现出了潜力,有望加速无人配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结来说,无人配送虽然目前存在技术难点和政策限制,但由于末端物流的人力资源紧张以及市场需求增长,它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此类技术正逐步从试验阶段迈向常态化运营,有望在政府支持下得到更大-scale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