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厂家告诉你集成驱动器与栅极驱动器有何不同
在设计电机控制电路时,如何提供驱动电机所需的大电流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人员需要决定是否使用集成单片IC(含有内部功率器件)或选择栅极驱动器IC与分立外部功率MOSFET。我们将探讨这两种选项的差异。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单片驱动程序。这类解决方案由一个封装中的硅芯片组成,该芯片包含逻辑、支持和保护电路,以及用于通过电机的MOSFET等功率器件。此类解决方案提供了精确的电流测量优势,并且内置了强大的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和过热保护,因为这些功能能够放置在硅片上的MOSFET附近。
然而,这些集成驱动器仅限于与工艺兼容的额定电压和当前限制,通常最高为80V到100V。此外,它们只能驱动约15A的最大当前。这种类型几乎专门用于大容量应用,如打印机,其输入电压低于35V,输出流量低于5A。
例如,一款集成驾驶员MPQ6541是一款汽车专用的3通道功率级化设备,其最大供给额定为45V,可持续负载8A,或每个通道15A峰值。在此基础上,每个6个MOSFET具有R DS(ON)为15mΩ,以TQFN-26、6mm x 5mm倒装封装包装。
其次,我们还有栅极驱动器这一选择,它利用分立高性能MOSFET来推送大流量,并且通过栅极驱动器IC或预调制者进行控制。当涉及到超过100V高压或非常高流量时,没有单一微型解决方案可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更复杂但更灵活的系统,即包括多个独立工作元件(有时达到三个栅极驱导与六个独立工作MOSFET)。
由于这个复杂系统尺寸远大于单一微型解析,那么对于PCB空间有限的情况而言,这样的配置可能不适合。而高度集成性较好的栅极式的一个例子是MPQ6533,它是一个3通道共振频率调整整合特性并带有内部诊断功能的栅极式引擎。该设备采用5mm x 5mm QFN-32封装。
最后,对成本考量来说,由于模拟和混合信号工艺比专用分立工艺更加复杂,因此制造低R DS(ON) MOSFET所需硅面积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而对于小流量应用来说,虽然使用IC工艺中制造MOSET代价较小,但对于大流量应用,随着更多资源被投入到堆叠模式以增强效能而提升操作能力,当到了某一水平后,即使同样大小结构也会变得昂贵得无法忽视;尽管如此,在某些情境下——特别是在空间受限条件下——即便价格略高,但体积占用小得多,也被认为是理智之举,因为它意味着可以紧凑地嵌入到狭窄区域内,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紧凑且实用化。但实际成本则取决于批发购买数量,而非零售价格,所以最终确定哪种技术更经济取决于具体需求以及规模生产计划。
总结来看,在权衡成本、尺寸大小以及散热特性的同时,不同场景下的最佳选择并不明显:当需要最小化尺寸并对空间要求严格时,就必须倾向于是“集中”型解决方案;反之,如果追求的是最高效能、高性能,则可能偏向“分散”型布局。如果你了解一些关键细节,比如要处理的是何种类型的问题或者你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你就能做出最合适的人生抉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