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带来的巨大范式转移在中国科技馆官网上体现人物如何适应新变化
ChatGPT的出现是必然的,但它还远远不到通用人工智能的程度。当前,ChatGPT主要在写作和总结类问题上表现突出,但一旦涉及到知识与推理的结合,它就显现出了其短板。尽管如此,ChatGPT依然被认为有巨大的潜力。
周伯文,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以及协同交互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和衔远科技创始人,对于ChatGPT持乐观态度。他指出,虽然国内大厂资金充裕且技术实力强大,但受限于自身业务发展以及研发周期较长的问题。此外,大厂在公司决策上的认知和预期不一致,也会影响其发展。
周伯文提出一种可行路径,即垂直领域结合应用端到端去训练逐步发展为大模型。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因为市场足够广阔,只要先做好一个垂直领域,并帮助自有的大模型带来数据和场景闭环,就能实现模型越来越强大的路径。
衔远科技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诞生的,该公司研发了多轮对话模型ProductGPT,以便与专业人员深度交互协同,帮助企业高效打造创新产品。3月1日,该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经纬创投跟投。
近日,周伯文在《中国企业家》内部交流中发表了主题演讲《When we chat about ChatGPT, what do we chat about?》,介绍了协同交互智能与多模态学习领域内最新进展,以及对ChatGPT未来产业应用展望。他提出了五个关键点:
ChatGPT的出现是必然性的。
ChatGPT还未达到通用人工智能水平,其推理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ChatGPT首次实现了AI多轮协同共创,这引入了一种新的范式转移,一旦建立,就会形成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推动知识发现的飞轮。
从垂直大模型加场景端到端做起,是一个更适合小型团队或初创企业迭代出商业模式的大方向。
AI下一步将从虚拟世界扩展到物理、生物和信息世界,为人类洞察、形成新知识并完成任务提供更高价值场景。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中国科技馆官网上关于人物如何适应这项巨大的范式转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