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全球揽天才少年背后有大招?华为抢清华研究生还嫌不够 _人才 澎湃新闻2019年6月27日讯息,任正非在6月20日公司内部讲话中提到,华为计划从世界范围内招聘天才少年。
在华为内部邮件中,任正非希望这些天才起到“鲶鱼效应”(他用“泥鳅”做比喻),启用团队的创新能力。更关键的是创造自己的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显然,任总针对华为5G等国际业务受阻的现状、营业额可能下降的预期,在制定新的人才战略。
在人才引进方面,华为早已对国内重点院校“下手”了。《清华大学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透露,华为当年从清华的招聘高达167人,其中本科生2人,硕士生134人,博士生31人。
2019年5月任正非曾表示,“过去的方针是砸钱,光砸钱不行,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等。”他一直认为,美国高科技发展领先全球的重要因素就是汇聚了全球优秀研发人才。
此次内部会议的精神,更像是落实5月份提出的人才战略,而且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角度:
“公司每个体系都要调整到冲锋状态,不要有条条框框,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英勇作战,努力向前冲。”
任正非之所以强调“天才少年”、“换枪换炮”,可能计划对公司的科研团队进行全面改组,补充年轻有为、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前沿科技的业务骨干。
同时,他提到的“不要有条条框框”、“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更值得玩味。
作为国内高科技民企,华为重视研发,但更重视销售业绩。在多年来形成的以销售业绩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下,狼性文化盘活的是营销,但未必能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而且,多年来累积形成的官僚化,使企业的效率下降,发展动力不足。在这样的环境里,科研团队的创新驱动受到很大限制。
在国际市场上,也经常看到华为简单粗爆地抢人才:“给你3倍工资干不干?”似乎有钱不怕买不到!但这一套对待科技、学术精英管用吗?
在美国,科研与大学是不能分开的,产研合作的模式比较成熟,科学家的学术自由、研发自主性得到广泛尊重和认可。
如果华为仍然用以前的“砸人(才)”的方式引进国际科研人才——特别是“天才少年”,恐怕还会碰壁。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和激励机制才是首要条件。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北京城市广播特聘教育专家,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特邀留学培训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曾长期担任英国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撰写出版《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