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影响下末端物流如何发展变化QQ机器人能否助力其转型升级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末端物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手机订单和送货到家方式获取生活必需品,这导致了生鲜电商订单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加剧了传统超市线上业务的发展,使得“最后一公里”物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减少直接接触并保护用户和骑手的健康安全,美团外卖率先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服务,并迅速覆盖全国。此举受到广大用户欢迎,其报告显示,在1月26日至2月8日期间,“无接触配送”的订单占整体单量的80%以上,而采用该服务的用户达到66%。随后,一系列电商平台、生鲜电商、快递物流等企业纷纷推出类似的服务。
为规范这一新兴模式,美团外卖发布了《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而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等组织共同起草并发布了一份《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这不仅为电商平台、配送及餐饮企业提供了一套具体细则,也标志着“无接触配送”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在末端物流中的确切实践。
此外,“社区提货站”也是实现“无接触配送”的另一种方式。在疫情期间,许多线上线下商家开展社区团购,并在社区设立提货站,让居民可以自行收取商品,从而实现全过程的人员隔离。
智能快递柜作为一种实现“无接触供需”的工具,在疫情期间得到了进一步推广。这些设备可以帮助提高快件投递效率,同时也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据统计,我国已有40.6万组智能快递柜投放于主要城市中,而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比上年增长25.3%。
然而,由于成本高昂,如设备制造和安装、运营维护以及场地租金等费用,一台智能快递柜每年的投入和运维成本共计10万元左右。而且,不同公司之间对于盈利模式仍存在探索阶段,这些问题并没有阻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关企业仍需要解决这些难题以确保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无人机、无人车和配送机器人的应用也被视为提高安全性和保障紧急物资及时到达的手段。在武汉第九医院的一次成功案例中,一台京东物流的配送机器人将医疗与生活用品从京东仁和站运往医院,为首个武汉市进行完毕“No Contact Delivery”。
虽然目前这项技术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初期投资高、灵活性差,以及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的提升空间,但由于其解决方案能够缓解末端物流压力,加强政策支持预计将促进其快速发展。此时,对未来如何有效实施这种技术以及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将是关键考量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