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mg/utPNkxzHcpJpX_oWVuTEJX2sQnzfGT5eEKDoP_Cvbhpafrw0IdieOU7n2uSe54HD.jpg)
Moto Z Force 还使用 21MP 的镜头,而 Moto Z 为 13MP 镜头,两者都拥有光学防手震和激光对焦功能。
实际上 Moto Z 系列采用了全新的外形设计,其超薄至 5.2mm 的金属外形设计也被联想自己称为是致敬当年的 RAZR V3 刀锋系列,虽然这个概念现在看起来有点像是硬扯,但 5.2mm 的金属机身厚度也算是够“刀锋”了。
Moto Z 没有延续上代 Moto X(姑且算叫上一代吧)的那种贴服手形的背壳设计,转而变为直面的金属背壳、从上手感觉来看,当然没有上代产品那种贴服于手掌的极致手感,不过倒会有一些金属超薄机身本身带来的质感。
不过提到设计质感,前面板的外形设计风格非常像 Moto X Force :几个突出的前面板开孔,底部加上一个不可按下的指纹识别器,看起来实在有些简单粗暴(尤其是白色前面板)。
它的三个功能键依然是屏幕内的虚拟按键,而这个指纹识别“按钮”不能按下,只充当指纹识别使用。
按钮设计上,Moto Z 系列在边框右侧设置了音量调节和屏幕锁定键,顶部为 SIM 卡插槽,底部为 USB Type C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手机无标准耳机接口,工作人员表示使用者可以使用一个转换器连接耳机。
秘密武器:Moto Mods的这些模组
比起这些,最让人惊喜的设计其实是 Moto Mods(Moto将他们的模组命名为 Moto Mods)。虽然之前的 LG G5 上看到了类似的设计(也就是LG所谓的“朋友们”),但 Moto Z 可以允许使用者在不关机的情况下,直接换上 Moto Mods 的模组,比如外挂的电池背夹、可投影的模组,JBL 的外接喇叭等。
目前可以看到的Mods,首先第一个是由JBL打造的外接喇叭,除了本身的喇叭设计之外,还带有一个延伸的电池,可以让喇叭播放的时间高达10个小时。
透过换上投影模组,还可以支援最大 70 吋的投影,官方宣称模组本身可以提供 1 小时的续航,而 Moto Z 机身还可以提供 2.5 小时额外续航,Moto Z Force 可以提供近乎 4 小时续航。
第三个模组则是一个外接电源背壳,可以提供Moto Z额外的22小时续航时间。
要使用这些模组,唯一需要的动作就是在使用时拔下与插上这些模组,在插拔的过程中并没有机械结构,完全是 16 pin 的吸附设计,你不用担心机械机构容易损坏,不过使用者可能要特别留意暴露在外部的 16 pin 金手指。
16 pin 的外接 Moto Mods 设计的确给这款手机带来了诸多新意和惊喜,在一些非常实用的情况下,Moto Mods 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目前官方希望开放这个设计平台,希望更多的开发者可以进入到这个设计领域,让这个 16 pin 实现更多的功能,解决更多需求。
如果你对于 LG G5 的模组化设计已经感到心动,那么 Moto Z 系列的 Moto Mods 则相对来说更显得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