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3科技文明中的写作双刃剑究竟是神器还是魔鬼的化身
科技文明中的神秘力量:GPT-3,万能创作者的双刃剑
在2020年6月,一款名为GPT-3的语言AI模型如同一枚火箭般冲破了技术界的天际,引发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可能性的讨论。OpenAI公司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以其惊人的能力和广泛应用潜力,被誉为写作神器,但也引发了关于其魔鬼化身的一系列疑问。
GPT-3这款强大的语言模型,其训练数据包含了约2000亿个单词,这使得它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各种文本,从文学作品到编程代码,再到新闻稿和访谈文章,它几乎无所不能。任何外行人都可以使用这一模型,只需提供一个提示,就能获得想要的文本产出。这项技术甚至被一些初创公司用来提高工作效率,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利亚姆·波尔(Liam Porr)曾利用GPT-3撰写并发布几篇博客文章,吸引超过26000人阅读。
尽管如此,强大如GPT-3,也有其荒谬之处。当被问及“烤面包机和铅笔哪个更重?”时,它可能会回答:“铅笔比烤面包机重。”这样的回答不仅让人笑着,却也暴露出了这些AI模型理解世界的局限性。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是从训练前的数据中清除“有毒”内容,但这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排除哪些内容的问题。此外,有害偏见可以采取公然或微妙形式,对于如何消除它们仍是一个巨大的研究挑战。因此,防御风险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限制训练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并且研究人员至少应公开记录其模型的训练数据。
然而,大多数知名机构,如英伟达、微软、OpenAI等尚未公开他们用于培训大型语言模型的人类活动记录。这意味着,我们对这些强大的工具了解得还不够清楚,而它们正在越来越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只有当我们深入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们如何处理复杂情境时,我们才能真正掌控这种新兴科技带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