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影响最大的10类AI产品都在这了

本站原创 2024-03-12 14:12:00

人工智能服务生活的新时代正在逐步拉开帷幕。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硬件产品帮助大众解决家庭、工作场所的诸多复杂事务,并影响生活的其他领域。 随着AI技术被消费者接受,相信未来消费市场对人工智能开发服务的需求也将会增加。 那么回顾2019年,有哪些优秀的AI产品?和OFweek编辑一起来看看吧

1.同声传译机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国际会议和在线交流会上,翻译工作已经交给了同声传译的人工智能产品。 几乎演讲者话音刚落,屏幕上就出现了相应的中英文字幕,改变了以往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翻译的情况。

同声翻译机是基于语音识别技术构建的。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大基础应用技术,我国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已接近成熟,正确率已达到98%。

2019年,国内智能语音领域领先者科大讯飞发布科大讯飞翻译机3.0,完美支持中、英、日、韩、法、西、德、俄等58种语言实时精准翻译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线语音翻译水平达到英语专业八级。 它也是第一个自我进化的离线翻译引擎,在没有网络或网络信号差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翻译。

2.智能相机

AI技术与摄像头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在安防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海康威视的产品为例,它利用高清摄像头、智能分析仪、图像处理技术和识别算法来识别和捕捉道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和人员的面部图像。

可实现“车牌号、人脸识别、图像取证”,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实现“异地执法”的目标,缓解执法人力不足的矛盾。

当今的现代公共安全不再局限于扩大图像监控的覆盖密度和广度以及追求超高清分辨率。 相反,通过这些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段和工具,安全时代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聚焦于数据采集、应用和管理的AI安全时代。

3.智能音箱

人工智能的兴起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家庭中智能家居的数量逐渐增多。 空调等大型电器可以通过智能连接的手机直接控制。 更方便的操作是通过语音控制。 于是AI智能音箱应运而生。

该智能音箱内置AI语音助手应用程序,可以识别用户的语音并发出指令,例如点歌、询问天气、网上购物等。 此外,智能音箱不仅仅是一个音箱,它还是一个交互的中控枢纽。 未来的智能家居产品可以通过智能音箱来控制。 只需动动嘴即可实现打开窗帘、灯泡、空调等。

4、智能机器人

当机器人遇到AI技术时,它就拥有了发达的“大脑”。 安防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巡逻,实现全天候不间断巡逻。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和分析巡逻过程中遇到的每个人。 通过各种传感器的配合,机器人可以自动检测环境异常,例如火灾。 、漏水检测等环境异常情况。

智能语音机器人利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机器学习等AI技术,让机器从“听到”到“理解”你所说的话,然后根据场景进行交互。 阿里巴巴的智能客服机器人“阿里巴巴小米”就采用了这项技术,可以执行基于对话的任务。 在火爆的双十一期间,它处理了全平台98%的客服咨询,相当于每天70万个人工客服咨询。 工作量。

5.可穿戴设备

AI中的语音、视觉识别技术、人机交互等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用户使用可穿戴产品的体验。

VR眼镜作为AI虚拟现实领域的载体,实现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和高效交互。 据媒体报道,预计明年高端VR设备将实现4K以上的分辨率以及基于眼动追踪的凝视点渲染技术。

AI技术与超高清视频的结合,AI的深度学习、多帧学习、人脸识别技术为视频图像分析提供大数据分析、智能分析、自动分析能力,降低成本消耗; 4K超高清为AI带来了更清晰的图像资源和更海量的数据,提高了其训练算法模型的准确性。 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6.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通过车载传感器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来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使车辆能够安全地在道路上行驶且可靠。 它集成了自动控制、架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多种技术。 它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2019年10月,百度获得国内首张T4级载人驾驶考试牌照。 目前T4级牌照是国内标准最高、技术难度最大、测试场景最复杂的测试资质。 据百度介绍,百度与一汽红旗联合开发的Apollo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百度3-5级自动驾驶车队已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安全行驶11000公里,累计载人次数达到15000次。

7.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公检法和执法部门经常遇到案件多、办案人员少、取证耗时等问题。 随着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人们正在考虑如何利用机器辅助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最常见的是移动执法设备和法庭听证记录系统。

2019年1月23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抢劫案件时,引入了“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该系统集成了图像文本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语音识别、司法实体识别、实体关系分析、司法要素自动提取等七类人工智能技术。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顶级技术的支持下,借助定制化的证据标准指引和规则指引,可以为办案人员的证据收集、证据验证、证据检验等提供良好的标准和指导。证据链,以及案件的公正监督等等。相信随着这个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我国法院审理的智能化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8.智能门禁

AI技术赋能的智能门锁正逐渐多元化。 用户可以通过指纹、触摸屏、刷卡等方式打开门锁,正是凭借这种便利性,智能门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门禁,省去了人们忘记带钥匙或需要使用钥匙的麻烦。

以德施曼推出的互联网品牌小地云智能锁为例。 小地云不仅采用德国进口芯片,植入Hieyie算法,大大降低了指纹锁的拒收率和误识别率,避免了因指纹模糊而无法识别的情况。 尴尬; 该智能锁搭载阿里云Link Security ID安全芯片,全面升级其报警功能、临时钥匙、远程监控、家庭管理等功能的安全隐私,提供从锁到云端的重磅安全防护。

9.智能图像检测

目前,90%以上的医疗数据来自于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数据已成为医生诊断不可或缺的“证据”之一。 利用AI技术帮助医生做出精准诊断是影像AI的发展方向。 影像AI对于广泛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以腾讯觅影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为例。 它聚集了医学专家、人工智能和产品支持团队,将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领先技术与医疗跨界融合,协助医生早期筛查癌症。 目前,腾讯觅影的AI辅助诊断能力主要包括诊疗风险监控系统和病历智能管理系统:诊疗风险监控系统旨在协助医生降低诊疗风险; 病历结构化输出,可以准确提取病历特征,输出结构化病历,将医生从繁琐的病历表层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提高诊疗和科研效率。

10.智能手机

移动电话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从按键功能手机到全屏触控智能手机; 从数字密码到手势模式解锁; 从指纹生物识别解锁到如今的Face ID,手机屏幕和人机交互形式都在不断变化演变。

人机交互目前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语音翻译、智能定位等,如Siri、小爱同学等都属于AI智能语音助手。 当然,这些只是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 在人机交互方面,AI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新的Face ID解锁方式是基于AI人脸识别技术开发的。 人脸识别是通过30000个矩阵识别点,根据投影到人脸不同区域的距离建立3D人脸模型。 比对初始输入数据,实现人脸识别解锁。

概括

李开复曾说过:“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有巨大的区别。人工智能是一个工具,人类有思想。作为人类,我们有意识。作为有自由意识的人类,我们必须利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工具,让我们能够在人类和AI的故事中,书写它最终的结局。”

上一篇:魅族X8延期上市黄章解释京东方生产LCD面板出现问
下一篇:行业资讯装备监督科学技术奖成果申报交流会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