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和财税专家都认为不应该征收机器人税

本站原创 2024-03-03 18:47:00

本报记者 单晓宇

ChatGPT是最近备受关注的互联网话题。OpenAI开发了这个全新的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来对话,辅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撰写邮件、论文、新闻,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编写代码……

上线只需两个月,ChatGPT的活跃用户突破了一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之一。反响热烈,各行各业均参与讨论。今天,我们邀请多位财税专家从税收角度分享有关ChatGPT的想法。

  • 未来的发展——
    “马车夫”并不需惊慌
  • 失业问题——
    “机器替代人”引起担忧

关于机器人替代人的议题,专家们表示“无需过度担忧”。分析师指出,机器人逐渐替代人力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短期内,这可能会导致失业。但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进一步释放生产力,不仅可以为传统经济注入活力,而且还可以带来更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引领全新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张凌霄是阿里研究院数字财税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说:“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类似问题和情景,新技术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一定数量的工作消失和新的职业诞生,同时也能够推动经济升级,就业结构变得更加稳健。”例如,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汽车替代了马车,导致许多马车夫失业。为了保护马车夫,英国还实行了“红旗法案”,导致英国错过了整整30年的汽车工业发展机遇。但实际上,马车夫们无需过度害怕,随着社会的变革,许多人转型为了汽车司机或者其他新的职业。

因此,专家们认为,人工智能将给包括税收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

王桦宇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副教授、财税法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表示,机器人在税收征管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税务、智慧税务建设,并显著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孙鲲鹏是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副教授。他表示,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税务部门开展税收政策咨询、稽查选案等工作,从而促进税法宣传和税收遵守。

观点的碰撞——

在讨论ChatGPT的一个热门话题时,一个问题浮出水面:机器人是否应该被征税?

支持征税的人认为,机器人取代了部分人的工作,导致部分人失业,应该通过征税来给那些失业的人提供补偿。比尔·盖茨几年前就这样表态。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翟继光预计,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大量人类劳动的被替代,支持对机器人征税的观点将越来越多。他建议对机器人征收“象征性”的税款。一方面,这可以向那些失业人群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它可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民生提高。

关于是否对机器人征税,存在着争议性的观点。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工作,导致失业问题,应该通过征税来补偿失业的人。另一方面,机器人的高效率可以提高生产力,助力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扩大税收基础。这一问题在ChatGPT的热门话题中也引起了讨论。

有趣的是,ChatGPT的回答是反对征税的。它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工具,无力纳税或进行任何金融交易,纳税的责任应该落在创造和利用它的实体身上。ChatGPT认为对于是否对人工智能征税,需要考虑各种法律、道德和经济因素,并且目前还需要深入研究和进一步讨论。

德勤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合伙人也表示,对机器人征税问题目前还需要大量研究和探讨,并不能立即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财税专家指出,对于机器人征税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涉及一些税收的基本问题。这包括税收的作用和机理,以及税收应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等方面。

对机器人征税的问题,财税专家认为应当在既要体现税收的公平正义,又要避免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阻碍的理念下,进行前瞻性研究、审慎对待。

一些国家,例如韩国,为了保护就业市场而实施了对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减税政策。然而,目前尚无任何国家开征专门的“机器人税”。

据称,目前国际上对“机器人税”呼声比较高的是一些老龄化比较严重、社会分配问题十分突出、对数字时代潮流跟随比较弱的欧洲国家等。在美国,关于机器人征税的问题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就认为,仅简单地对机器人征税并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正确方式,因为这可能会阻碍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

机器人并非“破坏者”,被列为就业的“破坏者”是毫无根据的说法。

对于机器人征税的问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建议,税制建设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但不代表必须立即开征机器人税。观察行业的发展并理解其本质,以便进行合理的进入和有效的税收设计。

专家指出,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现有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某些税种或税收制度“失灵”,而大规模的劳动力减少可能会导致个人所得税税基的缩减。因此,经济学家钟扬卿、宫滨、王桦宇等人呼吁对机器人征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建议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经济和企业经营模式所带来的影响。

王桦宇补充说,从工具论的角度看,机器人只是一种生产经营设备,并不与传统的税收制度产生直接冲突。机器人只是提升了生产效率或使企业成为科技型企业从而享有相关的税收优惠。

机器人广泛使用引发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制定一系列宏观政策,包括科技政策、税收政策和社会政策。

就税收政策而言,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可能使得价值联结点(常设机构)虚拟化,从而挑战传统税收秩序,此时需要更新税收规则或提供税收优惠措施。

就社会政策而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会对人类就业市场造成冲击,需要制定宏观政策加以调控,以保障社会用工平衡。同时,从科技伦理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未来可能成为独立于人类思考的主体,从而需要对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进行系统性重构。

在实际中,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涉足此领域,政策措施的制定更为重要。根据财税专家的建议,政策应该鼓励技术创新并制定鼓励性和扶持性的政策措施,以创造更优良的环境,并让更多的公司进入此领域。

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要持续降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制度成本,以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环境,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为了吸引更多项目、资金和人才投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应该创造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并且,经济和科技政策应该鼓励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加的税收收入和社会财富应该用于特定就业群体的补贴或全民福利。

对于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企业,翟继光建议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例如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加速折旧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措施,甚至可以在未来推出更低的税率、更快的折旧和更高的扣除比例。

何代欣认为,人工智能产业具有极强的消费场景属性,支持其发展对于落实扩大内需战略非常重要。同时,我们应该在规范资本积累机制的情况下,运用财税政策来调节人工智能产生的收益,并将重点放在政策设计和调节上。

本文揭示了《中国税务报》2023年2月15日B1版的重要内容。

信息来源于《中国税务报》并由编辑于燕和宋淑娟负责。如果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联系010-61930016。

上一篇:1. 看啊华为全屋智能40来啦英特尔波士顿雄起2.
下一篇:三色激光竟成新宠智能投影步入三色激光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