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数据近三年国家科技三大奖数据分析

本站原创 2024-01-28 18:15:00

2020年8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一般项目)初步名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目前我国最高级别的科学技术奖项,也是我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度重视的最高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奖因其评审要求严格、获奖难度大、含金量高,往往被视为衡量某所大学科研实力的标准之一。 基于此,本文对2018年至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以第一完成单位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相关高校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国家科学技术三奖”简介】

根据国务院1999年制定、2003年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国家级科学技术奖,是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我国的技术。 目的是奖励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活动。 在社会上有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设五个奖项,分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常被国际上称为“国家科学技术三奖”或“国家科学技术三奖”。 它们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科研奖项,知名度高,具有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特点,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

“国家科学技术三奖”是目前最能代表我国各领域科研水平的重要奖项。 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科研成果,相应的评价标准也不同。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并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的产品、工艺、材料和系统等重大技术。 发明的公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和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以及完成重大科技项目、计划、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总之,“国家科学技术三奖”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和原创性; 不同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奖更注重某项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而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则注重某项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结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成果,“国家科学技术三奖”有不同的侧重点。 因此,三者之间不存在比较含金量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果只注重理论研究而脱离实际应用,科研成果就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同样,如果只注重实际应用,脱离了理论基础的支撑,也会导致某项科学技术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受到限制,遇到障碍。

【2020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三等奖”高校分析】

2020年8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通过初评的项目名单。 今年共有228个面上项目通过初评(不含专业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46个、国家技术发明奖面上项目47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面上项目133个,2019年初评,因处理异议而中止审查。 目前调查处理完毕。 2020年度按规定报送国家技术发明奖一般项目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般项目1项。

1.png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显示,通过初评的228个面上项目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4项(含2019年遗留项目1项),占总数的一半为 58.77%。 国家技术发明奖48项(其中2019年遗留项目1项),占比21.05%。 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占“国家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总数的20.18%。 与往年相比,2020年国家三大科学技术奖数量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而三大奖项占比则与往年基本持平。

大学具有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知识优势、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多方位社会功能优势、聚集众多高学历、高素质科研人员的人力资源优势[1]。 它们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的核心。 重要职位。 观察历年获奖数据不难发现,高校是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主要获得者,在国家科技进步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png

在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提名的22所高校中,北京大学以数学组(1个项目)、化学组(2个项目)、力学组(2个项目)等4个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领跑。小组(1 个项目)。 所有项目)在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中获得推荐二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位居榜单第二位。 共有3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分别来自化学组(1项)、生物学组(1项)、材料科学组(1项)。 并列第三名的是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 上述三所高校各有两项研究成果符合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中,仅有两个研究项目获得一等奖推荐级别,均来自化学组,即大连化物所的“纳米”中科院物理所《受限催化》和复旦大学《有序介孔聚合物与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并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中国公民,此前华罗庚、吴文俊、钱学森等均曾获此殊荣。从2000年至今,20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已空缺9次,空缺年份包括2000年、2001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2012年。 原因在于,一方面,该奖项的评选要求极其严格、具体; 另一方面,我国基础学科与世界水平相比相对落后,科学理论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3.png

在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的27所高校中,浙江大学率先获得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分别来自轻纺组、材料冶金组、机械动力组、化工组工程组。 并列第二名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都是理工科专业。 各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项。 其次是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各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名,其中以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NPR结构新材料超常力学性能及其工程应用”两项为高校第一完成单位奖)和北京大学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原语编解码关键技术》。

4.png

根据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共有43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浙江大学以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位居榜首,拉开了与其他高校的差距。 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列第二,各获得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其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分别以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跻身前十。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有昆明理工大学的“新一代绿色高效贵金属冶炼技术及应用”、华中科技大学的“新一代绿色高效贵金属冶炼技术及应用”等8人。科技的《高密度高可靠性》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东南大学的《我国城市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浙江大学的《现代空间结构系统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清华大学《烟气中多种污染物的工业化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风辨证治疗系统的创建与应用》、《高密度柔性天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机电耦合技术及综合设计平台与应用”,武汉大学的“天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在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初步评审中,除了985大学和211大学外,一些“双非”大学的突出表现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以山西大学为例,山西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了“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和“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分别颁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二等奖充分展示了山西大学卓越的科研实力。 山西大学(原山西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我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一起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纪元。 。 山西大学作为“双非”院校,科研成果突出。 2000年以来,山西大学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具体为:2002年“全固态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3年、“芒硝法生产硫酸钾”“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业应用”“低度有色配制酒稳定性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4年,“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一等奖“纠缠态光场与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荣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和“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2020年煤矸石泥及其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是“双一流”建设第一次动态调整之年。山西大学等普通高校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或将成为他们跻身“双一流”大学(学科)行列的“门票”。

【2018-2020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三等奖”高校数据分析】

国务院科学技术部于2017年6月9日正式公布了《深化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国家三项科学技术奖”年度奖励总数“科技奖”由不超过400个减少到不超过300个。鼓励科技人员集中精力攻关。 此外,《方案》还调整了奖励提名程序、奖励评审制度、奖励对象要求等内容,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构建符合法律规定的中国特色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与往年不同的是,2018年是《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的元年。 2018年以来,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数量大幅减少,评审要求更加严格。 笔者收集整理了2018年、2019年、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基本数据(初评),对近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奖”的获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年。 统计结果如下:

5.png

2018年至2020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3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4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17项。 这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分别为137项、146项、134项,遥遥领先于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总数。 总数排名第二的是国家技术发明奖,2018年至2020年分别有49项、47项、48项,数量上基本保持同一水平。 国家自然科学奖近三年呈小幅上升趋势,从2018年的38项增加到2019年、2020年的46项。即便如此,其总数仍是“国家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最少的。

6.png

科学研究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其在三大职能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大学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主要获得者。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一般项目)共计224项。 113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185项奖项,占获奖总数的82.6%; 76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47个奖项,占获奖总数的147个。 65.6%。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一般项目)共计239项。 144所高校作为198个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获奖,占获奖总数的82.8%; 91所高校159个项目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占获奖总数的82.8%。 66.5%。 从面上项目初评结果看,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面上项目)228项,其中124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奖180项,占获奖总数的78.95%; 68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29项奖项。 项,占获奖总数的56.58%。

从高校获奖总数的占比可以看出,以高校为主要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占获奖项目总数的比例在80%左右小幅波动,这足以说明,高校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角色; 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0%以上。 可见,高校凭借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占据了我国科技奖励的半壁江山。

笔者梳理2018年至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据(以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得出,共有121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近三年单位获奖数量排名前列的高校大多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 清华大学以2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居榜首,中国顶尖大学荣誉称号当之无愧;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浙江大学排名第二,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2020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一; 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三,三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中国航空大学航天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近三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位列榜单第四; 北京大学以1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列第五,充分展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实力。

7.jpg

(所有数据均为人工收集,如有遗漏请指正)

上一篇:【策划参考】学术产出不应异化为论文出版冠军

上一篇: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现状及趋势 已进入爆发期 市场
下一篇:智能家居报警系统多贵求赐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