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加速走进百姓生活从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

本站原创 2023-12-18 14:21:21

新华社杭州6月11日电 题:人工智能加速走进人们生活——从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看行业新趋势

 

  新华社记者魏东华

  可根据大脑指令灵活动作的智能仿生手,帮助肢体丧失患者重建手部运动功能; 会学习的农田喷药机器人,可在雨雪、能见度低等恶劣条件下自动行驶; 宠物机器人可以陪伴老人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在浙江杭州召开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上,各种人工智能概念和产品备受瞩目。 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话题展开讨论,描绘了未来发展图景。

  智能生活触手可及

  本次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杭州市政府主办,吸引了国内外近300名行业专家和70多家企业参会。 穿梭于大会展区,可以感受到和触摸到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在生产、医疗、教育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可以看到。

  只需输入文字,几秒内即可生成图片、创意、文字等。 百度的“文心一言”和“文心一阁”、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通过自然对话的方式理解和执行用户任务,吸引了众多展商前来体验,展示人工智能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赋能潜力。

  让截肢患者像控制自己的手脚一样控制假肢,帮助自闭症患者提高社交和行为能力,助眠舒压,提升睡眠质量……在强脑科技展台,公司展出了智能仿生手、智能智能假腿、脑机智能睡眠仪等多款脑机接口产品。 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产品已应用于康复、大健康、人机交互等领域,智能仿生手等产品已帮助数以千计的残疾人恢复正常生活。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这个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在发布会上表示,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可以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推动了科技、医疗、电子、金融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大的赋能作用。

  不断拓宽应用场景,“智”绘未来

  从电商、搜索到对话、行业场景,我国的人工智能模式正逐步向应用层下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其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从虚拟数字人到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的陪伴机器人将跟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相关领域的发展,其外形、交互能力、学习能力甚至情感感知能力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2022年,科大讯飞正式宣布启动“讯飞超脑2030计划”,目标是让人工智能懂知识、善于学习、能进化,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关晓红讲述了人工智能在音乐艺术领域的应用前景——“复活”3000首中国古琴曲。 中国古琴音乐有一种特殊的记谱方法,主要记录指法和音位,不记录每个音的具体数值。 不能单独用乐谱直接演奏,需要转换成可演奏的琴曲。

  》这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技术系一名博士生的研究课题,该项目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古琴领域,通过对古琴的深度学习和古琴,建立了古琴数据库,完成了古琴谱数字化的底层工作,促进了古琴文化的保存和传承。” 关晓红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拓展人类发现、理解和创造的能力。 未来,其发展将肩负赋能生活、提升幸福的使命。

  智脑促进发展

  与会者表示,要加快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很多瓶颈需要解决。 未来的人工智能应该对大场景、多对象、复杂关系有精准的理解,从而弥补现有人工智能的不足,促进其发展。

   “这需要我们从脑科学出发,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戴琼海表示,要加快推进脑科学基础研究,让脑与脑一起飞翔,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数据、算法和算力是发展的支柱。 戴琼海表示,当前,算力优化创新刻不容缓。 人工智能进入跨界时代。 除了向物理学寻求计算能力,还需要脑科学的计算能力,比如Brain-Inspired Project,希望通过模拟脑科学中的机制来提高计算能力。

  在人工智能加速转型的同时,对其伦理规范和风险框架的探索也引起广泛关注。 与会嘉宾表示,要加强伦理风险治理,促进国际合作交流,让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类社会。

上一篇:口误频繁导致罚款46万元落败非一次烤牛排
下一篇:制造业重镇东莞涌现新动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