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菲光成功融资上市可见触控显示行业的资本

本站原创 2023-12-17 07:25:05

在资本渗透的过程中,触摸显示行业正在走向两个极端,大的恒大,弱的则面临淘汰。

 

  欧菲光目前月出货量近2000万片,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0%左右。 这是中国最大的触摸屏制造商,它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最终成为触摸市场为数不多的垄断者之一。

   “就像音响行业只剩下瑞声音响这样的少数厂商一样,触控行业的竞争很快就会变得非常集中。” 不久前,欧菲光(002456.SZ)高管向《手机报》如此表示。

  这种扩张的速度与上市带来的融资便利和低成本密不可分。 从其他触摸屏同行的角度来看,欧飞已经不能被定义为纯粹的硬件产品制造商。 财务杠杆在于其商业模式。 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能否搭上资本的快车,成为触控厂商未来取胜的重要因素。

  资本支持欧菲光

   2010年,欧菲光进入创业板,募集资金净额达6.71亿元; 2013年1月,欧菲光完成新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增至14.53亿元; 本次定向增发完成后不久,2013年10月,欧菲光再次抛出融资计划,拟融资不超过40亿元。

  在募资规模不断加大的同时,欧菲光也启动了扩张计划,深圳、苏州、江西南昌的工厂已开始投入使用。 2010年欧菲光上市时,年末固定资产2.4亿元。 截至2014年一季度,欧菲光固定资产高达28.81亿元,在建工程仍有5.38亿元。 员工人数也从2010年的4280人扩大到2013年底的近2万人。

  在触控显示行业,一般来说,设备、工厂、生产人员越多,也意味着制造能力越强。 欧菲光产能的快速扩张也恰逢智能手机市场的繁荣发展,巨大的产能顺利释放。

  欧菲光2010年营收6.18亿元,净利润5208.88万元; 2013年营收91.02亿元,净利润5.71亿元。 欧菲光2014年一季度营收30.33亿元,同比增长152.76%; 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71.52%。

   资讯科技产业_科技资讯行业发展前景_科技行业资讯/

   科技资讯行业发展前景_科技行业资讯_资讯科技产业/

  市场持续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触摸屏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 当大多数触摸屏厂商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盈利变得越来越困难时,拥有资本优势的上市公司才能形成新的竞争力。

   2010年,欧菲光综合毛利率为22.64%,到2013年毛利率已下降至17.60%。 但与此同时,欧菲光的规模优势越来越大,创造同等规模营收所需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不断缩减,费用收入比从2017年的13.43%下降。 2010 年至 2013 年为 8.92%。

   科技资讯行业发展前景_资讯科技产业_科技行业资讯/

  类似条件下,具有规模优势、内部运营效率较高的触控企业更能承受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带来的压力。 这也是欧菲光不断降低触摸屏价格的重要因素。

  此前,欧菲光高级副总裁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将5英寸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价格从目前的6美元降至5美元以下。

  触控行业有一句话,一旦被欧菲光走过,路就寸草不生。 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欧菲光虽然赚取短期利润,但却以此达到甩开甚至淘汰同行、扩大自身份额、向垄断方向迈进的目的。

  触控市场无疑将继续洗牌,希望扭转命运的中小厂商需要尽快找到资本支持。

  并购、新三板机会

   IPO上市是大多数企业寻求资本市场支持的最理想方式。 然而,触控厂商不仅要面临IPO审核暂停、申请企业排长队的问题,还可能面临触摸屏毛利率大幅下滑的问题。 创新能力不足等疑虑。

  江西好利达去年通过借壳合并联合化学(002217.SZ)成功实现曲线上市,更多触控厂商被上市公司收购,随后进入资本市场。

  例如星星科技(300256.SZ)收购深圳深越光电、长鑫科技(300088.SZ)收购江西科大、金亚科技(300028.SZ)收购深圳瑞森斯、好利达收购台湾捷辉光电、东山精密(002384.SZ)收购木东光电、宇顺电子(002289.SZ)收购雅视科技等,涉及交易总金额近40亿元。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支撑着触摸屏的巨大市场。 因此,在触摸屏行业,企业营收规模已达数亿元,尚无十亿元级别的触摸厂商。 并不罕见。 这对于需要通过并购实现营收跨越式增长的上市公司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

  此外,今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近期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1000家。 新三板启动以来,累计完成普通股发行134只,募集资金61.84亿元。 今年上半年,共有72家上市公司完成74次股票发行,募集资金51.82亿元,是去年全年新三板股票融资总额的5.17倍。

  新三板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三板的推出扩大了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更加丰富、符合实际需求的资本市场服务。 据悉,全国有兴趣上市并已开始运营的企业约有2800家。

  据《手机报》了解,触控产业链中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在新三板挂牌或准备去新三板,其中就包括激光设备制造商武汉吉事达。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IPO、并购,还是新三板上市,对于相关厂商来说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和风险。 2013年,新亚加工(002388.SZ)与平博电子的重组以失败告终。 2014年,长鑫科技与兴源电子的合并也以失败告终。 金龙机电(300032.SZ)对博亿光电的重组仍在进行中。 尚未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存在不确定性。

  触控厂商该如何与资本市场对接,需要防范哪些风险? 就此话题,《手机报》于9月11日在东莞松山湖帝豪酒店举办了“2014第三届手机行业峰会”。在“资本之战”分论坛中,除了资本市场专业人士如作为证券和创投们将就“企业如何融资、上市”等话题发表演讲,众多热门融资项目也将有盛大的舞台路演:包括(蓝宝石、光束、可穿戴、OGS、石墨烯、薄化、AMOLED) 、3D 屏幕)。

上一篇:赋能未来生活2021数字经济产业大会应运而生
下一篇:当制造业遇上科技创新智造广东脉动强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