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个展假寐的狗
85 2023-11-22
作为中国的两家超级独角兽,京东数科和蚂蚁集团成立时间相似,业务领域也显得相似。 他们分别是在京东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的体系内孵化的。 两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然而,仔细观察京东数科和蚂蚁集团的运营模式就会发现,虽然两者在一些业务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京东数科在业务模式、发展阶段、APP集中分布、产品等方面都与蚂蚁集团不同。和服务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已经分别走向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走向不同的岔路口。
中心化分发逻辑VS平台生态模型
如果采访100个路人,京东数科和蚂蚁集团的业务是什么?
大多数人会说:蚂蚁集团,有支付宝的吧? 当然我付了钱。
有人会回答:京东数科? 数字技术? 具体是什么我好像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但又不是很清楚。 因此差异就显露出来了。
在C端消费者心目中,蚂蚁集团最直接的平台就是支付宝。 支付宝平台不仅为C端消费者提供日常支付功能,还提供理财、信贷等金融服务。 在促销层面,还有各种妇女儿童熟知的策略,如福卡、春节红包等,已成功渗透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比之下,京东数科的名字在C端人群中的知名度略低一些。 白条产品被认为是最知名的产品。 虽然也有信用科技、保险科技等,但大规模推广的相对较少。
认知的背后,其实是两种运营模式的本质区别。 蚂蚁集团的运营模式是B2C模式,金融是其主营业务。 目前,蚂蚁集团旗下拥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 基本“自营”,主要通过支付宝APP集中分销的特点,直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支付、数字金融和数字生活服务。
而京东数科则是B2B2C模式,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发展支柱。 如果把上面提到的问题换成:京东金融的业务是什么? 大多数人都能回答是金融相关的APP和京东白条。 京东数科的C端特点是更注重平台化的生态模式。 它不依赖于单个集中式分发应用程序。 而是通过京东金融App联合各大金融机构,推出理财、保险、贷款等一体化综合服务。
然而,服务金融行业只是京东数科众多业务的一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京东数科在To C层面主动“隐藏”了自己,而其更大的野心是通过B端服务C端。
京东金融APP是京东数科一站式生态场景的一部分。 基于一站式场景生态和开放平台,京东数科为金融机构、商户企业、政府等客户提供跨越业务数字化、应用技术数字化和基础技术数字化的全面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ToF、ToB、ToG全面覆盖。
近年来,京东数科为金融机构提供大零售解决方案、企业金融解决方案、金融市场解决方案等业务级数字化解决方案。 还可提供智能风控、数据中台等技术级数字化解决方案。 ,用共建共生的模式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存量增长。 据悉,截至2020年6月底,京东数科在金融机构服务领域已为6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单一产品维度 VS 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
蚂蚁集团的愿景是“构建未来服务业的数字化基础,为世界带来更多小而美的改变”。 通过开放技术平台,金融机构可以触达无法覆盖的用户,利用支付宝平台的流量和用户粘性服务更多行业。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以超级APP支付宝为核心,深度管理C端流量,并向B端收取佣金或利润分成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此前,蚂蚁集团科创板招股书披露,近三年,蚂蚁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 几乎所有收入都来自支付和三大数字金融平台(即小额贷款、理财和保险平台); 2020年上半年,支付业务贡献了36%的收入,小额贷款平台贡献了39%,理财平台贡献了16%。
京东数科的愿景是“用AI驱动工业数字化”、“用数字连接连接线上线下”。 通过构建技术+产业+生态的产业数字化TIE模式,助力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实现“增长”的目标。 它并没有像蚂蚁那样按产品披露营收结构,而是按照客户类型分为三大类:金融机构、商户企业、政府及其他客户,这与行业常规认知稍显相反。 。
在此次问询函的回复中,京东数科也解释了此次划分背后的逻辑。 与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科技公司不同,京东数科为客户提供贯穿业务和技术层面的全方位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驱动客户价值增长的解决方案。 而且,京东数科产品和服务的交付形式并不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而是多个业务模块的组合,形成了业务数字化、应用技术数字化和基础技术数字化的集合。 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诚然,从营收绝对值对比来看,京东数科不如蚂蚁集团是不争的事实,但To B赛道确实是一个非常长期的投资过程。 考虑京东数科的价值,可能更需要跳出单一的营收维度,而取决于渗透率、客户订单价值等复合维度。 在这份回函中,京东数科披露,2020年1月至6月,其商业银行客户(含消费金融公司)平均单个客户收入超过2400万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平均单个客户收入超过3.89万元。 元。 截至2019年底,年营业收入贡献50万元以上的金融机构客户数量达到306家,这样的优质客户资源或将为京东数科To B赛道提供后劲。
除了金融科技领域,京东数科还在智慧营销、智慧城市等产业数字化领域进行创新实验。 虽然占整体营收比重仍较小,但复合增长率已达到239.05%。 近年来,先后拿下雄安区块数据平台、南通市治理现代化平台等多项重大项目。 对于蚂蚁来说,产业数字化的版图更有可能是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的阿里云架构下,尚未成为蚂蚁的重要战略目标。
你要离开阿里巴巴/京东的庇护所了吗?
同样由电商巨头孵化的蚂蚁金服和京东数科对其背后群体的依赖也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阿里巴巴集团是蚂蚁金服的最大客户。 据此前披露,报告期内蚂蚁为阿里巴巴集团提供服务的收入分别为58.16亿元、78.49亿元、97.73亿元和44.70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0%。 本期营业收入比率分别为8.89%、9.16%、8.10%和6.16%。
京东数科表示,与京东集团各板块建立了高度的战略协同和长期、稳定、互利的业务关系,但其业务运营并不依赖于京东集团。 报告期内,除直接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占比低于30%)和京东集团生态系统的收入外,来自京东集团生态系统外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3.75%、52.3728%、54.98%和56.39分别。 %,呈逐年上升趋势,集团相关收入对京东数科利润的贡献和影响力逐渐下降。
可以说,京东数科正在逐步“自立”,比如智慧城市业务,为商户提供各种线下收单产品和线上支付系统,帮助商户完成收单数字化转型。
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这两家科创板巨头,正逐渐走出集团的“保护”,注入更多金融之外的科技元素。 不过,具体模式和未来趋势的差异值得一提。 敬请关注。
不容错过的特别财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