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风云往事
从某种角度来说,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未来都将是一家机器人公司。 届时,中国机器人领域或将迎来自己的“四大家族”。
作者 卢梦仪
编辑 杨洋
1956年夏天,一位名叫蒋新松的年轻人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自动控制与远程控制研究所工作。 在阅读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计量学会年会资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词引起了他的注意——“机器人”。
随后,他公开呼吁“机器人将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代表性高新技术,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一领域的科技优势,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个时代”。
近30年后,中国留学生李泽湘在美国一家影院观看了电影《只为你的眼睛》(For Your Eyes Only)。 007詹姆斯·邦德使用的高科技产品引起了他的兴趣,这帮助邦德夺回了最先进的国防通讯设备。 “那是我的灵感。” 李泽湘说:“那是我在美国看的第一部电影,他们用来观察、刺探、杀人的各种技术——那就是机器人。”
那时,机器人是一个来自未来的概念,众所周知,但却遥不可及。 然而,世界正在迅速变化。 30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已变得触手可及。
如今,家电不再仅仅是“家用电器”。 在传统家电厂商的战略中,“家电”这个词几乎消失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机器人”; 汽车不再是“汽车”,而是装载了人工智能。 大型移动机器人技术。 在仓储、终端配送的物流领域,以及送餐、保洁等服务领域,各类机器人纷纷涌现。
当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到来,所有科技公司可能不再满足于现在纯粹的“比特”商业模式,而是将与原子世界有越来越多的直接互动。 人工智能和应用软件将与物理世界中无处不在的智能硬件无缝集成进行交互。
届时,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可能是一家机器人公司。
资本已经用脚投票了,认为这个市场正处于爆发的早期阶段。 过去一年,机器人成为资本集体押注的赛道。 今年几乎所有主流机器人企业都获得了新一轮融资。 2021年上半年,机器人企业融资案例120起,累计投融资金额超100亿元。
没有人愿意错过这个黄金时代。 机器人导航的伟大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1、近30年“高楼拔地而起”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机器人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工厂中相当流行。 但与此同时,“机器人”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只有少数人能接触到的话题。
直到1972年,“机器人”一词才首次进入官方视野。 当时,蒋新松、吴继贤、谭大龙为中科院起草了一份《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报告,中科院沉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始了机器人的研究。 蒋新松后来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
也正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开展机器人的科学研究。 1978年7月至9月,国务院召开了一次重要务虚会,这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一次重要会议。 不仅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路和会议形式,而且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提供了指导。 新“八个字”政策的确立产生了直接影响。
1983年,新华社的一篇内参文章正式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上日程。 时任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宋平作出批示,要求“高度重视,给予适当支持”。 1985年12月,我国第一艘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首航成功; 1986年,“智能机器人主题”作为自动化技术主题之一被列为863计划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 在国家规划的支持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 在工业领域,机械手、水下机器人等产品相继推出,并且这些产品拥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行业巨头的垄断。
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开始展现出强劲的“中国速度”。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加入机器人大军,掀起一场新兴的技术竞赛。
2000年,中国第一家机器人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蒋新松的名字成立。 现为全球十大机器人公司之一。 与此同时,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如屡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的洁净(真空)机器人,以及不仅生产机器人产品、也是数控系统成套机床供应商。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中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进入百家争鸣的探索期。
尽管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展现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仍然是高端“奢侈品”,只有大型制造企业才能买得起。 普通人怎样才能接近机器人呢? 这就促进了服务机器人的出现,它们具有类似人类的手、脚、眼、口、耳、脑等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同样是2000年,中国第一台人形机器人“先锋”在国防科技大学实验室诞生。 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具有人类外观特征、能够模拟人类行走和基本操作功能的机器人。 ,但当时还没有成熟的语言功能。 2008年,国内首款家庭网络智能机器人塔米亮相。 Tami不仅可以像人类一样自由说话,识别主人和物体,还可以根据主人在电脑或手机上发出的指令进行工作。
随后,各种特种机器人、老年残疾人康复辅助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以及仓储、餐饮、酒店、商业保洁等服务机器人相继出现,满足不同的需求。 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主要代表是家用清洁机器人、消费级无人机等3C小家电和玩具。
一时之间,国内掀起了一股机器人进入大众市场的小热潮。
2、新秀崛起,资本入局
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加速融合,市场迎来了智能机器人时代。
总体而言,除了美国之外,只有中国能够汇聚巨大的工业和消费市场、巨大的智能应用场景、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 类比智能手机、智能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未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新巨头极有可能在中国和美国诞生。
财富和聪明的头脑永远会流向那些增长较快的行业,成为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时,中国巨大的工程师奖金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近十年来国产机器人高速发展的背后,有一个人绕不开——李泽湘。
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ATC)和机器人研究院(RI)创始人、大疆创新创始人王健林的导师。涛. 在目睹大疆成长为全球无人机公司后,2014年,李泽湘与香港科技大学甘杰教授、高民强教授决定共同创建一个平台,希望帮助机器人领域的优秀人才系统化、规模化培育大疆、一动等企业。
该平台力求逐步吸纳更多的国内外专业人才。
2015年5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机器人会议上,李泽湘见到了国际知名机器人领域专家张彦良,并问他未来想做什么。 张彦良希望去中国设立机器人培训学院,建立多个机器人测试点,帮助中国提升机器人产业。 第二天,李泽湘找到张彦良说:“你别等退休了,明天回国我们就开始工作。”
张廷良深信不疑。 几个月后,张彦良从美国回到中国东莞,加入李泽祥领导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他担任松山湖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负责寻找世界各地的机器人人才,并将他们带到东莞创业。
这一年,云鲸创始人张俊斌硕士毕业后,向李泽湘公众号投递了简历。 他后来成为李泽湘引进松山湖的第一批人才之一。
同样是2015年在美国,新加坡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究院博士后毕业的秦宝兴跟随导师加入nuTonomy,这是第一家提出RobotTaxi概念的公司。 当nuTonomy被德尔福收购后,秦宝兴开始寻找一家能够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公司。
高仙机器人是国内最早从事移动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的机器人公司之一。 在创始人程浩田看来,随着清洁产品的逐渐成熟,公司可以通过合作等方式将其他产品线落实到拓展的场景中。 这与秦宝兴的观点非常相似。 他还认为,找到一种相对可控的中低速场景抛光技术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2018年,秦宝兴担任高贤CTO,主持无人系统研发。
不仅是秦宝兴,一大批国外机器人大师也纷纷回国创业。
沉刚也是其中之一。 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曾在日本工作,并在 FANUC 担任多年要职。 2018年,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有能力造出好的机器人”,他从发那科来到佛山顺德,创立了赢合机器人。
疫情的出现也对中国机器人产业起到了催化作用。 一方面,美联储史无前例的放水,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参与资本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短缺和无接触配送的要求,让这些新兴的机器人公司在社会中发挥了实际作用。 疫情期间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维持秩序:机器人循环播放核酸检测注意事项,排队市民拍照、录像。
防疫消毒:很多医院希望利用机器人来解决消毒灭菌问题。 高仙机器人在原有的地面清洁机器人上安装了“消毒喷雾背包”,并迅速投入使用。
物资配送:普渡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快乐送”代替人工配送餐食、药品、水源或其他患者所需物品。 护士无需与患者接触,即可将所需物品送到病房门口。 几分钟后,机器人将自动返回护士站,无需任何接触操作,消毒后即可继续输送。
...
疫情的影响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特点:赛道玩家不再一味追求“高新”技术,而是更加注重场景+落地的可能性,资本更愿意支持那些能启动的人从有限的场景进入并实现数据闭环和业绩持续迭代的初创公司。
美团领投的赢合机器人成立10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 普渡科技5月宣布一年内第三轮亿级融资; 今年4月,同样由美团、曼德机器人领投的Meka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这是Mecamander在过去12个月内获得的第三笔大规模融资。 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Flexiv继去年完成B轮融资后,成为全球通用机器人领域单轮融资金额最高的公司。
巨大的市场前景的诱惑,吸引了数百家新兴机器人企业进入该市场。 例如,景丰医疗、擎朗智能、远华智能、佳智科技等在医疗、餐饮、物流仓储等细分领域疯狂增长; 此后,资本市场开始更加关注机器人。 红杉、高瓴、源码资本等投资机构相继入市,企业融资消息不断。
3、中国“四大家族”来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机器人市场有所谓的四大家族,分别是库卡、ABB、发那科、安川。 李泽湘曾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要想赶上日本,至少需要4000名王涛。
但现在,中国有许多年轻的公司正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大疆创新就是出海成功的典型代表。 在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大疆创新拥有超过120万官方订阅用户,位居无人机公司前列。 2014年至2020年,全球商用无人机采购率增长700%,其中大疆的产品份额达到70%。 统计数据显示,大疆产品已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74%的份额,美国50多个州县使用的无人机90%都是大疆产品。
疫情在全球肆虐,新加坡餐饮业也在努力“自救”。 瑞春港式奶茶店还引进了普渡机器人“开心送货”。 送餐服务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接触,另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人力问题。 在奥地利维也纳,Hiro Austria日本餐厅因使用普渡科技的“快乐送餐”送餐机器人而吸引了当地媒体的报道。 除新加坡、奥地利外,“快乐送货”机器人还登陆比利时、韩国等地。
成立6年来,高贤机器人已布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洲OCJ杂志认为高仙机器人是身边的新同事。 美国墨菲曲棍球定律发布的清洁机器人行业报告指出:B2B扫地机器人在全球蓬勃发展,高贤机器人占据最高市场份额。
可以说,中国机器人企业正在重建全球机器人格局。
这背后,是有客观因素支撑的。 就像在芯片和自动驾驶领域一样,中国也在其他技术领域寻求国内替代品。 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大部分集中在中国,从供应链到整机研发的上游都比国外发达很多。 以我国餐饮业为例,餐饮业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正在同时加速。 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外卖、无人餐厅等新模式的应用和开发变得更加容易、快捷。 中国的消费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 基于目前服务机器人的渗透率,机器人在中国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消费潜力仍然巨大。
麦曼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表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技术在全球取得了一定领先。 建立机电软件与应用集成(机械、电子、算法、软件、应用一体化)的公司是现在只有中国能做到的事情,因为只有中国才能汇聚各种人才和应用场景。
因此,业内有一个普遍判断:中国企业未来不仅有望在机器人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而且将成长为全球市场,商业价值远超“四强”。大家族”,甚至创建了与苹果、特斯拉相媲美的科技公司。 。
在业界,小米正在建设自己的机器人实验室; 百度在“2021百度世界大会”上首次提出“汽车机器人”概念,并发布Apollo“汽车机器人”; 腾讯Robotics X Lab的第一代移动机器人四足移动机器人Jamoca和自平衡轮式移动机器人也在去年首次公开亮相。
而美团则专注于无人配送领域,包括以无人配送车、配送无人机为主的城市物流网络。
美团无人配送车已能够独立完成驾驶任务,覆盖城市公共道路场景以及校园社区场景,进行零售杂货、外卖等配送。 目前,无人车配送已完成城市公共道路和校园订单超过7万份,现实业务配送订单超过50万份。
2017年起,美团也启动了城市低空物流网络的探索。 目前已初步完成自主飞行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和无人机调度系统的研发,并在深圳部分地区实现了实际交付。 2021年初至今,已交付真实订单超过2500份。 今年6月,深圳被疫情笼罩时,美团借用无人机帮助深圳南头建立物资配送“空中通道”。 在社区居民送餐不便的情况下,满足生活物资配送、药品和应急物品配送的需求。 据悉,截至2021年6月,美团无人机已完成超过22万次飞行测试,拥有360项相关专利,90%以上的核心系统部件由美团自主研发。
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加入,悄然改变了资本的态度。
与那些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不同,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纷纷进入市场。 华为、字节、美团等企业开始频繁出现在机器人赛道上。 他们一方面希望与现有业务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不断拓展边界,利用投资方式进一步挖掘技术潜力。
4. 前面还有一场“硬仗”
随着市场格局初步稳定,中国机器人发展进入新一轮技术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大脑”将变得越来越强大; 与材料科学相结合,由人造肌肉制成的所谓“软机器人”将取代冷钢怪物,这也被视为机器人领域的突破。 下一次革命。 作为直接面向用户的机器人组成部分,服务/商业机器人赛道需求量很大,产品逐渐多元化、个性化。
未来是光明的,但仍存在不少挑战和问题。
进入这个行业后,猎豹移动CEO傅盛发现了做机器人的难度,因为它是一个跨行业的物种,涉及机械制造、人工智能、应用体验。 在邵天澜看来,目前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理想情况下,“真正智能”的机器人应该能够像人类工人一样,拥有灵巧的双手、敏锐的眼睛和能够快速学习各种任务的大脑。 目前的机器人智能水平就像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刚刚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也许就能出去打酱油了。
未来,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机器人行业竞争中走在前列,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图灵奖获得者艾伦·凯表示:“如果你关心你的软件能力,你就需要制造硬件,否则这个硬件(能力)就是你软件能力的限制。”
例如,美团为自有业务和生态用户的机器人在零售、本地生活服务、多品类消费、产业链上下游场景等方面提供了绝佳的试验场。 在算法和软件能力方面也保持着长期的投入和迭代。 。 但美团目前在智能硬件能力方面经验较少,因此投资成为另一种参与方式。
2020年,美团在机器人领域动作颇多。 从广义的智能机器人定义来看,2020年7月投资理想汽车,8月独家投资普渡科技B轮; 9月,联合领投高贤机器人。
2021年1月,领投平台机器人赢合机器人; 2月,跟随乘用车自动驾驶及低速无人物流车生产及技术供应商陌陌智行Pre-A轮融资; 4月,领投化工行业机器人公司Smart Mecamand; 5月再次参与普渡科技C轮融资; 此外,7月投资了自动驾驶重卡嬴彻科技,旗下产业基金美团龙珠也于8月投资了无人驾驶小巴轻舟智能启航。
与此同时,美团还有一些比较“硬”的技术投资。 比如今年6月领投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 AI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爱芯科技、晶圆代工公司荣芯半导体、合成生物科技公司恩和生物。 其中,芯片本身是任何智能硬件尤其是机器人的核心基础设施。
据公开数据显示,包括其战略投资和产业基金美团龙珠在内,2021年已进行超过10项科技投资,成为机器人等科技赛道投资最活跃的公司之一。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王兴曾经说过。
从微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正在逐步缩小与美国科技巨头的差距。 随着智能机器人时代在全球范围内临近,中国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场景的“国产替代”,具备了与国际巨头正面竞争的资格和实力。
中国机器人正在迎来自己的辉煌时刻,世界终将明白一件事。 中国的迟到从来都不是梦。